浙江一带一路网

首页
> 试验示范 > 自贸区

从“物理枢纽”转向“功能枢纽” 舟山打造全球大宗商品配置“新标杆”

来源:新蓝网

2025-04-01 10:00

2017年4月1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舟山正式挂牌,成立八年来,舟山片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推动油气全产业链跨越式发展。而随着去年年底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的落户,以打造全球大宗商品配置“新标杆”为己任,舟山片区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里是新奥公司位于舟山的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就在昨天,TK04储罐正式通过杭州海关验收并获得《保税仓库注册登记证书》,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首家LNG保税仓库顺利完成设立。此前在舟山给国际船舶加注保税LNG,需要从其他地区周转,设立保税仓库后,免去了这道程序,每单可节省20余万元。

新奥(舟山)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霍广华:对市场开发应该有更大的一个价格优势,少去了进出口税的问题,控制成本,国际航线的加注船也可以在我这边加注燃料。

在保税仓库设立过程中,杭州海关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确保第一时间通过仓库设立审批和验收。

舟山海关综合业务一科科长 谢艺强:我们通过这样的制度创新,就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舟山开展多样化的LNG业务,丰富舟山港口功能,助力加速舟山全球保税船燃加注中心建设。

以制度创新提升开放水平,去年12月4日,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户舟山片区,为适配不断提升的大宗商品储运、加工等能力,舟山口岸能级也在持续跃升。在舟山定海区长白岛,中天重工3号30万吨级舾装码头于日前通过验收,计划年内申请对外开放。投用后,企业外轮维修能力将提升30%,进一步强化舟山国际船舶服务竞争力。

舟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口岸管理处处长 王追松: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六横浙能LNG、中石化LNG、金塘新材料园区等重点项目口岸开放工作,进一步提升舟山对外开放能级,推动“港产城贸”一体化发展,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制度创新与硬件升级双轮驱动,助力舟山加速从“物理枢纽”向“功能枢纽”转型。3月13日,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舟山行动方案正式出台,围绕“三基地两中心”的目标任务,细化7方面27项任务,聚焦加快发展商业储备,优化油气管网体系等,撬动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升级。

中国(浙江)自贸区舟山管委会政策法规局局长 胡朝麟:创新构建大宗商品商业储备体系,开展地下洞库确权等等,这样一批重大改革创新,以重大改革创新来带动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全力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 。

抢抓新机遇,舟山首创性探索不断提速。近日,鼠浪湖岱山离岛智控中心全面启用,鼠浪湖码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双40万吨离岛作业全流程智能化的散货码头。

舟山鼠浪湖码头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副经理 薛璐:目前两大智控中心已全面启用,我们将继续推进系统迭代升级,服务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

八年来,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累计形成全国首创制度146项,硬件设施同步迭代。2024年,舟山油气储备能力达3982万方,保税船燃加注量突破726万吨,LNG液化天然气接卸量激增53.4%,铁矿石混配量占全国18%。随着外钓深圳港油储项目投运、小洋山北侧码头建设提速,舟山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级正不断跃升。

浙江省自由贸易发展中心研究部部长 周杰:结合浙江所能和企业所需,重点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前沿性的研究和谋划,结合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创新的优秀经验,来做好下一步其他产业领域的全产业链的制度创新的一个突破,能形成更多首创性、集成性的探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