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带一路网

首页
> 要闻资讯 > 国内要闻

广西钦州港片区 四年“蝶变” 打造高水平国际门户港

来源:国际商报

2023-07-18 00:00

□ 文诗婷

四年前播下的试验“萌芽”,如今已经“花开满园硕果丰”。RCEP完成交易额77.4亿元,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9270万吨、280万标箱,与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实现通航……7月13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周年媒体行的第一站,来到了钦州港片区,深入码头一线,感受钦州港片区奔涌的蓬勃生机,体验其在发挥独特临海优势下的发展“加速度”。

钦州港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临海、面积最大的片区。近年来,围绕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钦州港片区加快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目前,钦州港大榄坪南7、8#号集装箱自动化泊位工程正式运营,成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自动化码头,9、10#号集装箱全自动化码头通过对外开放验收,12、13#号泊位改造工程等一批码头基建项目即将投用。”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莫福文介绍道,港口通行能力已经从10万吨级提升到油轮30万吨级、集装箱船20万吨级,陆海新通道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今年上半年,钦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9176.6万吨、同比增长10.1%,集装箱完成279.3万标箱、同比增长16.1%,呈现持续快速上扬的良好势头。

在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操作部远控员莫皓杰正在操作台前进行远程操控码头各类设备的日常工作。“我们不仅需要熟悉远程操控的具体流程,也要对现场环境、设备性能、生产系统有一个全面充分的了解。”据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信息部系统运维副主管王宁介绍,目前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码头已配备了先进、智能、高效节能的自动化装卸设备及水平运输设备,充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自动控制等新一代尖端技术,研发应用码头智能操作系统、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等若干自动化信息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码头高度信息化、标准化、作业全自动化。“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码头一期工程自去年投产运营以来,持续优化系统设备及生产组织,作业效率稳步提升,船时效率提升152.6%以上,泊位效率提升218.8%,船舶保班率达100%。”王宁表示。

“在自动化码头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学习到了很多,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让我更热爱自己的工作。”码头自动化设备运转平稳,货物装卸高效的背后离不开青年项目团队的拼搏奋斗,“我们不断突破各项生产效率,保障着一期项目安全稳定运营,前不久二期项目通过了对外开放验收,我们也会加紧步伐,保障二期项目建设圆满完成,继续为智慧港口的建设贡献力量。”莫皓杰说道。

近年来,钦州港片区充分发挥临海优势,以制度创新推动、政策支持、市场开拓等方面为重点,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项目签约落地,大力推动钦州港片区对外开放门户港枢纽建设,不断壮大向海经济规模总量,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钦州港已经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拥有石油化工、冶金、矿产资源等,这给新能源材料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创造了优质的条件,满足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及产能布局需求。”在中伟钦州产业基地,广西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助理袁旬介绍道,自立项以来,广西中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仅用255天完成项目一期第一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实现“当年落户、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同时,钦州港的港口优势,更大程度上便利了公司产品进出口以及外向市场的对接。

去年,中伟钦州产业基地通过SGS碳中和认证,获得“达成碳中和宣告核证证书”,成为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首个“零碳工厂”。作为新能源材料领军企业,中伟将在坚持“优化存量,扩大增量,做大总量”的原则下,持续完善在钦州的产业布局。据介绍,广西中伟项目二期将于今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将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示范园区和全球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助力钦州乃至广西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发展。

依托大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和RCEP全面生效带来的强劲动力,广西自贸区钦州港片区的绿色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与东盟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相互融合,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目前,钦州港片区打造了以中石油、华谊等为龙头的亿万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及以中伟、格派等为龙头的多个新能源材料、海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具有临港特色的向海产业集群。

回到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