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要闻资讯 |
吉尔吉斯斯坦:乘风而上,古丝路上逐新梦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2023-12-30 17:48
丝路新观察比什凯克12月30日电 2000多年前,驼铃阵阵不绝于耳,为这片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土地带来了机遇和繁荣;今天,“钢铁驼队”“空中丝路”为这里架起联通“大动脉”,繁华盛景已远超“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历史景象。
吉尔吉斯斯坦——古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东边紧邻中国,是亚欧陆路交通的要冲,也是连接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作为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10年间,商贸合作、基础建设、文化交流等一大批项目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就在1个多月前,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在金华市召开。会上,一大批“双向奔赴”的签约合作生发出新机遇。
在吉尔吉斯斯坦采访期间,我们遇上了一些“新老朋友”,他们有的是回访、推进高规格的合作项目;有的是瞄准合作新方向后,开展深度考察,对接优质资源。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新的诗篇已然开启,双向奔赴的快意,催生出层次越来越丰富的合作,也让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密。
新项目,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采访的这几天,我们驾车穿梭在城市中,不经意间总能看到远处巍峨耸立的天山。
多山,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大特点,平均海拔2750米,有着“中亚水塔”的美誉。然而,因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等问题,吉尔吉斯斯坦的水电资源的开发并不理想。
今年年初,吉尔吉斯斯坦向合作伙伴国家与国际金融开发机构发出倡议,共同在吉境内建设水电等绿色能源项目。原因是,国家独立后还没有新的水电站建造完工,一直使用煤炭、燃油和旧水电站提供的电力,当前水电资源的总体利用率仅为10%左右,冬季用电依赖进口。
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 图源:视觉中国
对当地而言,中小型水电项目的开发潜力尤为突出。不仅投入资金少,项目建设速度快,还能有效减少电力损耗,保障乡村电力的不间断供应。
今年11月21日,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一个1.88亿美元的项目为吉尔吉斯斯坦带来的机遇——来自浙江金华的金轮机电,将与吉方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16座水电站。
“中国在能源领域有先进的技术,丝毫不逊于欧洲,吉尔吉斯斯坦对这些技术是求知若渴的。”
阿拉多水利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合伙人布勒卡诺夫·阿扎特说,与金轮机电合作的项目虽然无法让吉尔吉斯斯坦完全摆脱电力缺口,但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电力进口问题。
大会现场,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部副部长阿塔西耶维奇动情地说,正是因为两地建起了良好的基础设施,金华一批优秀企业、杰出工程师到吉尔吉斯斯坦开展合作交流,打造了包括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
眼下,来自金轮机电的第一批设备已经运达吉尔吉斯斯坦,准备进行安装。未来,奔腾不息的河水将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为当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谈到与浙江的合作项目,布勒卡诺夫滔滔不绝,“金轮机电的工作效率令人欣喜,我们已经从供应商关系变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信未来合作会进入一个更活跃的阶段。”
一座座水电站、风电站、光伏电站,一条条输油、输气管道,越来越智能通达的输电网络,让能源短缺不再是发展的瓶颈,让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梦想得以点亮,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绿洲、灯塔。
正如阿塔西耶维奇在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所说的,“这些项目只是一朵浪花,希望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激起更多的浪花。”
新工坊,为当地发展注入强心针
“太好了!这么快我们又见面了!”
12月19日上午,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的会议室里,校长米兰·契米拜耶夫握着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潘国强的手说。
不到半年,这已经是两国校长的第三次碰面了。主题都围绕着同一件事——推进“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项目。
8月11日,米兰·契米拜耶夫来到杭州,参加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还先后参观了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各类实验室、实训室。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 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11月21日,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上,“中国-吉尔吉斯斯坦鲁班工坊”项目入选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清单,并作为浙江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大会20个重大合作项目之一,进行现场签约。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中吉鲁班工坊”是列入中国-中亚领导人峰会的成果清单之一,是服务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大局,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
基础设施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领域和核心内容。近10年,吉尔吉斯斯坦南北公路大动脉、比什凯克市经纳伦州通往中国吐尔尕特口岸的主干公路、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城市的主干道等,都由中国企业参与相继翻修或新建,当地道路状况明显改善。
“我们援助设立的鲁班工坊重点推广道路桥梁建设、测绘工程、工业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技术,结合吉国国内人才需求,推进实训室建设、专业标准、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等建设工作,传播中国技术与标准。”潘国强说,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发挥道桥工程相关专业经验和优势,搭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为相关战略性项目培养大量技术人员。
“这样的实训室有几间?”“教室里能加设投影设备吗?”“我们可以根据教室图纸,确定设备摆放位置”“我们可以把实训设备沿着教室墙壁摆放,中间区域仍旧摆放桌椅,可以继续作为上课的教室”……
潘国强和团队参观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 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在每一个参观点位,潘国强和团队看得细致、问得全面、考虑得也很周全,一边讨论实训设备的摆放点位,一边也为学校节省开支、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出谋划策。
务实的行动也令吉方学校心生感激。在校长米兰·契米拜耶夫看来,双方专业相融相通,未来合作有很大空间。中国学校在教育过程中使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为当地创新人才教育模式提供极大的助力。
在当天下午的学生交流活动中,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骨干教师分享了智慧公路、无人机的领先应用,让现场师生惊叹不已。学生们争相提问,对中国高速公路的智慧特征、道路救援、无人机救援场景应用等方面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的学生们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吉尔吉斯斯坦科学和教育部高等、中等职业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司司长纳伊曼巴耶夫·阿扎特·巴格达托维奇,在接受潮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鲁班工坊”承载当地青年对更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以“鲁班工坊”为纽带,双方将开展一系列教师、学生交流活动,辐射带动吉尔吉斯斯坦道路桥梁、水利工程、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为中吉双边合作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明年是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技术大学成立70周年,两校共建的鲁班工坊将正式开班启动。”在潘国强看来,这是校庆最好的礼物,将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机遇,为传统市场发展探路
驱车前往中海市场,热闹嘈杂的背景音提醒我们目的地到了。眼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热情叫卖的商贩,有挑花眼的顾客,还有匆匆送货的小工……
和中国常见的大型批发市场相比,这股热闹劲儿很相似。不同的是,这里每个铺面都由上下叠放的两个集装箱组成,底层作为商铺卖货,上层则为存货仓库。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市场,其实是中亚最大的商品批发、零售综合市场,也是中亚最大的中国商品集散地,小到家里的袜子、床单,大到取暖器、空调,都是从这里进入当地及周边国家百姓的家中。”吉尔吉斯斯坦中商商会副会长朱韩信说。
因轻工业基础薄弱,中亚国家八成以上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大多来自中国,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无直接通商口岸,货物要通过吉尔吉斯斯坦中转至周边国家。因此,中海市场也是华商的必争之地,敢为人先的浙商代表纷纷在此地掘金。
中海市场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穿梭在中海市场林立的商铺间,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让人眼花缭乱,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商人们洽谈着生意,人声鼎沸,一片繁荣景象。
每走几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浙江制造”的影子。圣诞节前,义乌人开的小商品店挤满了人,红红绿绿的装饰品让当地人挪不动步;诸暨人开的袜子铺里,老板用流利的俄语耐心介绍货品的款式和价格……浓浓的乡音让我们格外亲切。
2002年,朱韩信从诸暨来到吉尔吉斯斯坦,见证了这里从11个商户到目前1000余家商户的发展过程。目前,中海市场中,华商占了三分之一,浙商商户有100余家,义乌、诸暨、温州人居多。
义乌人陈争冬2004年来到这里,做起了化妆品生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尤其希望把自己打扮得美丽、时尚,所以物美价廉的化妆品在这里始终有市场。”秉持这个信念,陈争冬把义乌小商品城“搬”到比什凯克。
20年间,陈争冬的铺子越开越大,不仅收获了成功的事业,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他的妻子安娜是哈萨克斯坦人,在店里她跑上跑下,盘货、清点、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陈争冬和妻子潮新闻记者吴煌摄
除了夫妻俩,店里还聘请了4名当地人担任销售员,其中有一位名叫萨米拉,已经在店里工作了12年,汉语的流利程度令人吃惊。萨米拉说,“中国商品价廉物美,非常受吉国及周边国家欢迎。这份工作很稳定,收入也比以前高很多,最关键的是老板人好!”
发展的故事中,最令人的欣喜的是人的改变和幸福感的提升。在中海市场,中国商户为当地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带动当地百姓增收,大家对这份工作的认可度相当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购在吉尔吉斯斯坦也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开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朱韩信说,今年暑期,市场负责人先后到浙江义乌、杭州,上海、深圳等地考察取经,下一步将探索通过电商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00后嘉兴女孩李赛也嗅到了商机,在接棒父亲的节能灯具店后,她尝试将最新款的灯具上架电商平台,并在社交平台进行展示推广,不仅收获了当地不少年轻人的好评,还拓展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客户。
离开吉尔吉斯斯坦前,我们还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浙江企业毫微科技正推动Web3科技在吉尔吉斯斯坦落地,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投资部的大力肯定,双方已经签署合作意向书,明确了未来的合作方向。未来,来自浙江的数字技术也就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
下一个金色十年,丝路筑梦,发展可期。
记者:马悦、徐雪纯、吴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