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带一路网

首页
> 港航物流 > 宁波舟山港

稳住经济大盘 宁波舟山港吞吐量逆势增长11.1%

来源:百度百家号

2022-08-25 09:02

8月22日下午,中共宁波市委“‘浙’十年·宁波”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举行。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宁波在发挥最大资源、最大优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宁波制造业在全国全省版图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增强制造硬核实力方面,宁波是怎么做的,接下来打算如何更进一步?发布会现场,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回答了记者提问。

宁波舟山港1至7月吞吐量逆势增长11.1%

近年来,宁波依托大港口,发展大产业,深化大开放,建设大都市,努力把港口最大资源和开放最大优势发挥到极致。目前,宁波舟山港拥有国内国际航线300多条,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居全球港口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连续4年居全球港口第三,并荣获全省首个中国质量奖。今年1至7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76万标箱,逆势增长11.1%,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全局,宁波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投资贸易关系,先后获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2021年,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达2.05万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1.19万亿元,较十年前分别增长61%和91%;自营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由2.5%增长到3.05%;其中自营出口额7624亿元,居全国城市第5位。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单量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海外仓数量占全国1/6,离岸贸易总量居全国城市第三。

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对标CPTPP、RCEP等高水平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数字化航运服务平台等一批制度创新落地,进出口通关效率领跑长三角,集装箱合规成本居全国十大海运口岸最低。持续优化外商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德国戴姆勒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宁波,累计引进外资642亿美元。

汤飞帆表示,下一步宁波将立足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厚植开放这一“最大优势”,强化辐射带动力,做大港航服务业,扩大高水平开放,协力推进长三角世界级港口集群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全球航运中心城市地位,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规上工业企业数现突破1万家

制造业是宁波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汤飞帆介绍,去年,宁波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六;实现工业增加值6298亿元,跃居全国城市第7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现已突破1万家。

聚力“产业提质”,打造万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培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制造业向“大优强”“绿新高”升级。宁波目前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制造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拥有11个全国唯一的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2418家。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27.9%。

聚力“创新制胜”,打造高水平创新策源地。狠抓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优化,全面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宁波累计引进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7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达到3300个。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攻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1.89%提高至3%。

聚力“主体培育”,打造国家单项冠军之城。迭代升级扶持政策,强化精准服务企业,持续推动企业上规、上云、上市、上榜。宁波现有工业经济主体11万家,年产值百亿以上企业25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7家,境内外制造业上市企业超过百家。宁波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了一大批专注于细分行业、具备全国乃至全球冠军地位的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稳居全国城市第一位。

汤飞帆指出,下一步,宁波将围绕“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目标,从六个方面塑造宁波制造新优势。一是坚持“强制造”与“强服务”双轮驱动,进一步巩固优化“321”产业结构。二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聚焦国家所需、宁波所长,突破提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四是大力引进培育产业主体、知名品牌、新生代企业家、骨干团队,打造致胜未来新势力。五是厚植实体经济发展沃土,整体打造制造业发展新生态。六是对标最高最优最强,打造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力争到2026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到2035年,全面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成为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基本建成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汤飞帆表示。

回到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