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带一路网

首页
> 共话丝路 > 智库研究

高质量打造金华对外开放重要窗口 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

来源:金华日报

2022-08-16 06:04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奋斗目标,指出“要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强省,深化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构建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尤其令人振奋的是,报告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定位,为金华未来发展锚定了方位、指明了航向。近年来,金华推动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挺进,有力服务了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金华需对标省委赋予金华的新定位,奋进新赛道、干出新业绩,以实际成效回报省委的殷切期望。

一、锚定发展新目标,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深化打造“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全球发展倡议、《中非合作2035愿景》、金砖合作机制等为金华对接国家战略、“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指明了前进方向。一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从国家战略和全局高度把握新发展理念,又要立足金华自身实际扎实推进实践创新,进一步激活市内创新活力,提高对外交流效率,使政府、智库、高校、企业等更好地参与对外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格局成形、成熟、成势。二要勇当“两个先行”探路者。聚焦共同富裕,同各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以自身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民真实可感、便于示范推广的标志性对外开放成果,厚植优势、加快发展,为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作出金华贡献。三要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与时俱进推动金华对外开放的理论制度实践,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决策部署,以“金华之窗”展现中国的蓬勃生机,助力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四要敢当推进“八八战略”领头雁。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发展机遇,全力打开“义新欧”、义甬舟、跨境电商“三大通道”,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世界货地、开放高地、长三角南翼新经济发展集聚地,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开创改革攻关、开放先行、创新赋能的发展新局面,为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构成中国方案的“金华表达”。

二、助力塑造新优势,

扎实推进中外经贸往来

金华是浙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之一。2021年金华市出口规模达5326.3亿元,增长15.5%,首破5000亿元大关,连续4年稳居浙江省第二,并先后获批21个省级以上试点或赋权事项。2020年9月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2021年金义片区外贸进出口额增长39.9%,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32.7%,增速分别高于全省17.4%、616.5%。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建立义乌铁路口岸、义乌航空口岸、义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eWTP全球创新中心、“一带一路”捷克站、进口肉类和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查验场等对外开放大平台,“陆、海、空、铁、邮”立体式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经逐渐形成。下步,要答好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这张答卷,重在四个方面着力:一要加强中非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承办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实质性推动中非合作示范园建设。探索建设线上示范区,搭建新型中非合作交流展示平台。找准示范区与非洲大陆自贸区共同发展方向,开展“金华品牌出海”等活动拓展对非贸易合作领域,有效破解内陆开放世界性难题。二要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新型经贸。利用好金华数字化程度高、电商产业发达的优势,深化“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贸易模式创新,加快贸易方式高端化、多元化和服务科学化发展步伐,建设成为领先全国、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方式高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育金华跨境电商知名品牌,通过自贸试验区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与供应链,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在外企业加快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转型。三要打造开放型资源整合平台。金华可为企业开展一站式投资数字服务,为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协助、贸易区域指引等服务。建立经贸投资促进智慧平台,服务于中外企业,指导金融机构妥善处理债务风险,创新融资支持工具,破解融资、融智、融商难题。建设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将分散的合作项目联成产业网络,以便实时共享经验与动向,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促进更多企业加入“信息群”,助力中外经贸合作更有序、更智能。四要深入挖掘金华自身产业资源。依托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义新欧”双平台,充分发挥金华各县(市、区)的行业优势,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启动“金华品牌仓”工程,为金华出口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定制特色包装、走精品化路线,促进金华产品出口与品牌传播,将金华优势产能与对外经贸合作深度融合,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推进合作提质升级。

三、高效激发新活力,

深入开展教育科技合作

金华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培养高端人才、助力教育外交中作用突出。浙江师范大学长期从事对非文化和教育交流,建有非洲研究院、中非国际商学院,设有“非洲学”交叉学科硕士点、博士点,每年有1000多名非洲留学生在该校学习,每年培训非洲汉语人才数万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培养了1000多名留学生,并在卢旺达建设海外分校,联合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现已成为卢旺达北方省最大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一要加强复合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浙江师范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对外交流中的先导性作用,启动复合人才培养工程,创新跨学科体系,立足交叉学科前沿,培养一流的跨界人才。建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积极对外开放相关产业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为浙资企业培训赴外员工和国外本土员工。二可组建教育开放合作联盟。充分发挥金华各高校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卫生健康、网络安全、海洋科学、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力量,协同推进,积极助力金华与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三要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依托鲲鹏计划、111引智基地等平台,积极引进外籍高层次人才助力金华发展。发挥“以外传外”特殊优势,讲好“金华故事”,推进国际传播。继续组织海外学子走进古村落等活动,支持开展联合研究、启动培训项目,编撰多语种读本,深入推进中外互动交流,提升金华城市国际影响力。四要推进新型教育合作模式开发。支持远程教育,深化智慧教育,拓展基础教育,加强合作办学。探索孔子学院与“政府、企业、行业”多方联动方式,向孔子学院派遣更多教育人才,输出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金华对外开放教育品牌。

四、挖掘培育新动能,

有力推动中外人文交流

金华在对外人文交流中紧抓时代脉络,其重要意义正日益彰显并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目前,金华已与37个国家的92个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或友好合作关系,其中亚洲友城17个、欧洲友城41个、非洲友城10个、美洲友城21个、大洋洲友城3个。“2020浙江(金华)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暨中非经贸论坛”、中非文化旅游论坛、丝路品牌金华行、“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民间外交品牌项目、足迹遍布五大洲的浙江婺剧团等,成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金华故事的典型代表。为打造人文交流高地,一要大力提升优秀古婺文化引领力。挖掘保护八婺文脉,加快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工作,进一步为中外人文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铸魂塑形赋能。实现以古婺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具有浓厚金华特色的文化门类和文化精品推向世界,进一步对接和发展“八八战略”中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四梁八柱”。二要探索建设完善文化产业链。增强在外文化经营实力,构建开放、自由、全面、多元化的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各国文化产业领域,促进文化产业在各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需求,在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市场细分等方面,充分运用经营智慧、竞争策略和传播手段等软硬实力的协同聚合,运用对象国能够接受的表述方式和营销方式,促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彼此拉动,提高资本、技术、渠道、产品、人才、制度和管理相互渗透的综合效果,推动金华文化产业“走出去”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三要加快实施金华文化研究工程。重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浙学”,深化金华学派、永康学派等浙东学派研究,重建丽泽书院,塑造浙学源头标识。金华学术界、智库界要从时代出发,以整体史、全方位的视野,丰富浙东学派的新时代内涵,构建理论体系,阐释研究好与“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凸显金华文化品牌,扩大金华文化影响力。四要加强新兴领域人文交流。依托横店影视城,推动影视剧、纪录片等走向世界,讲好金华故事,打造浙江品牌,传播中国文化,积极实施赴外文体旅游项目,助力中外民心相通、文明互鉴。设立中外人文经典互译专项,推动浙学经典和各国人文经典双向传播,实现金华故事、浙江故事“走向世界”,推动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球发展倡议贡献澎湃的浙中智慧和金华力量。

回到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