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土耳其艺术家Garip 带着湿拓画“艺术还乡”
来源:中工网
2018-09-26 03:55
在文博会现场,土耳其湿拓画艺术家Garip即兴作画,每当一个漂亮的花纹在水中绽放,人群中就爆发出“哇”的崇拜声。文博会供图
让湿拓画“艺术还乡”
这是Garip第一次来到杭州,今年7月,他曾在嘉兴举办过一场“世界非遗湿拓画大师Garip 作品藏展”。这次专程打飞的赶来杭州,与各个国家代表一起受邀参加杭州文博会,他非常开心能够在现场展示湿拓画艺术,与大家分享土耳其的艺术与情感。
湿拓画本身就起源于中国,在14世纪,中国经丝绸之路将湿拓画从伊朗传入安纳托利亚,之后再流传到奥斯曼土耳其。Garip将湿拓画带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环杭州,也算是一种“艺术还乡”。
在文博会现场,他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齐聚,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和谐地相遇,他觉得非常了不起。他还遇到了一位土耳其老乡,言语间感觉已经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到杭州第一天我就去了一个湿拓画画廊,与那里的艺术家交流分享。”Garip说,“虽然还没好好地逛过杭州,我每次来中国,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虽然语言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我们有很多文化共通的地方。杭州同样带给我这样的熟悉感,不需要言语,我就能感受到观众们的心情。”
整齐又茂密的络腮胡,一位年轻艺术家正专注地在一块水面上作画。
只见他用手指轻轻侧击画笔,颜料从笔尖纷纷滴下,落在水间渐渐晕开,犹如绽放着朵朵缤纷的小花。有时他还会将众多颜色重叠在一起,在水中转动尖头画笔,把颜料打出旋儿,形成独特的纹理。
才开始不久,不大的画桌已经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艺术家的手上动作,全身心期待着下一个奇妙瞬间。“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个好像叫湿拓画,和丝绸之路有关系。”一位年轻小伙和他的同伴轻声讨论道。
9月19日杭州文化创意博览会第一天,在A1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艺术交流展上,这位来自土耳其的艺术家Garip Ay(加里普·艾)在现场表演湿拓画艺术。早前,他曾经将土耳其传统艺术形式和梵高的名作相结合,重现了“水中的星空”,在全球社交媒体和艺术界引起极大轰动。
把每幅画当作一次人生旅行
不到十分钟,Garip已经完成了水上画作,他将黑纸盖在上面吸取颜料,然后再将纸慢慢抽离水面,一只带着红黄绿边纹的白色小鸟跃然纸上。
“妈妈,快看这是什么呀?画画吗?”一位小女孩两眼放光,边踮着脚张望,边扯了扯妈妈的衣角。Garip欣然邀请女孩加入他的创作。
他找了一张椅子,试了试稳固度,绅士地把小女孩抱了上去,再亲身示范了如何打出色旋,轻巧的两笔便勾画出了一朵明黄色的蝴蝶花,然后把画笔交到女孩手中。小女孩有些紧张,下笔微抖,斜画出了一颗爱心。Garip微笑着连连称赞女孩画得“nice”(不错),并鼓励她再小试一番。几分钟后,女孩也成功拿到了她与Garip的联合画作一枚,欢欣鼓舞地等待着自己的画作自然晾干。
80后的Garip出生于土耳其锡尔特,他从高中时便开始了艺术之路,虽然一开始学习的是传统绘画,但在看了一位老师傅的湿拓表演后,彻底迷上了这门技艺。
湿拓画(Ebru)是土耳其几近失传的水中作画传统技艺,又称为大理石花纹纸艺术。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被用做《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eb”意为水,“ru”指的是表面,因此“ebru” 也有“浮水染色技法”之意,现在人们则称之为“湿拓画”。
作画前人们需要将一种叫“高尔”的物质放入水中,让它充分溶解。“高尔”可以把水和油质颜料分层,让其相互间无法相融。而“高尔”与水比例的把握,则是体现画者功力的关键因素。
“湿拓画没有范例,我可以从观众那里获得共鸣,然后成为我创作的动力。”大学毕业后,Garip创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用创意赋予传统的Ebru湿拓画新的生命。他先后在全球办过多次艺术展,并且在大型电视纪录片和一些音乐、演唱会等视频中演示水中作画,给世界各地的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们很难控制水中的颜色变化,每次颜料在水中的晕开过程也不尽相同,你可以跟随自己的内心,引导水流的方向,从开始到结束,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让你惊喜不已。湿拓画创作过程中,你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做出决断,根据水势快速落笔,因为水中的颜料分分秒秒都可能发生变化,或变淡,或加深,或沉淀,或散乱。”Garip这样解释湿拓画的魅力。 “这感觉就像是人生,每个瞬间都决定着自己的未来,你只能在每个时刻都尽力做到最好。”(祝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