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医疗队:让中医在纳米比亚落地生根
来源:新华非洲
2018-09-14 12:17
61岁的纳米比亚人玛拉·鲍姆加特纳因为腰椎和脚的毛病,去年严重时甚至无法走路,但是自从今年1月到中国医疗队治疗以后,她甚至又可以跳起喜欢的舞蹈了。
“我的腰椎痛了好多年了,即便是躺着也不舒服,这几年脚也痛,我吃了很多止痛药,却一直好不了。”鲍姆加特纳说,今年朋友介绍她来首都温得和克的卡图图拉医院,每周做两次针灸,“我的痛好多了。真是太神奇了,中国医疗队改变了我的生活。”
像鲍姆加特纳这样慕名来中国医疗队治疗的患者每天络绎不绝。记者采访时,三个治疗室都已经躺满了扎针灸的病人,走廊里也有病人在移动床上扎针灸,等候区还有几个人在排队。“我们一上午多的时候要看50几个病人,通过工作实践,我发现广大纳米比亚民众也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接受中医的治疗方法,认可中医了。”第12批援纳医疗队队长褚海林说。
褚海林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工作,曾于2008年到2012年参加过两届援纳医疗队,今年他和妻子蔡小英再次回到熟悉的卡图图拉医院。他说,“有人问我为什么又来援非。我想是一种情怀,像我是主任医师,在国内收入也是很高的,单纯从收入上讲我在国内比来纳米比亚还高。在这里工作完全是一种情怀,对国家的责任,对非洲的热爱。”
纳米比亚地处西南非洲,受西方医学影响,医疗系统过去对中医比较陌生,通过援纳医疗队的辛勤工作,中医文化也在这里开始扎根。很多病人从不了解中医到喜欢上了中医,就像鲍姆加特纳说的,“我刚开始害怕针灸,就像小孩子,看到针就想跑。现在我知道了针灸的治疗效果,真的很不同,我不想吃药,以后还要来治疗。”
褚海林说,“病人一开始都不是很信任中医,往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对我们的治疗方法不了解,比如有些认为我们的针灸针上带药,经过药物浸泡,他们的观念是药物治疗在起作用,通过我们治疗、解释,他们才理解,中医针灸推拿是纯粹的物理疗法,没有化学药品成分,他们也接受了。”
49岁的汤欣·宝拉3年前不幸中风,她看了很多医生,在私立医院花高价尝试过物理治疗、生物综合性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大。两年前有人推荐她到公立医院卡图图拉医院,在这里每周三次进行免费中医治疗。“我现在感觉越来越好,真是太幸福了。”宝拉笑着说。
与医疗队一同工作的护士恩格守兰格瓦说,“针灸门诊的患者很多是老年人,尤其是那些中风和偏头痛患者,得益于中医。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治疗都恢复得很好。这一切都要感谢中国医疗队!”
卡图图拉医院的中医诊室名气越来越大,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病人三教九流,有黑人、白人,连纳米比亚北部的辛巴族红泥人也从千里之外专程赶到首都的中国医疗队治病。医疗队治疗的病种也是五花八门,有腰腿痛症,有中风,有癌症,有失眠,有艾滋病,还有不孕不育等。31岁的印度裔女士泽科辛娜就是朋友推荐来中国医疗队治疗不孕不育的。她说,“医生很有经验,我说了情况以后他很快能够理解,给出解决方案,我很高兴能来这里治疗。”
褚海林说,“到非洲工作以后发现,中医的用武之地更加广泛,可以尽情发挥我们的专业知识。国内医院分科比较细,像针灸、推拿等治疗的病种相应有限,而到了非洲来以后,各种病种都能碰到,甚至教科书上没有的病种也能碰到。很多慢性病当地西医治不好,患者就会求助我们。我们的针灸、推拿、火罐等等传统的中医方法,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在这里最大的感受是知识、技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感到非常开心。”
中国援纳医疗队由浙江省卫生厅派出,自1996年开始在卡图图拉医院工作,每批4人,中医师和护士各两名,每两年轮换一次。据第11批援纳医疗队队长张水英介绍,医疗队平均每月要用针灸、推拿、火罐等传统中医疗法免费诊治数百名患者,两年来门诊诊疗人数达13658人次,受到纳方高度评价。今年第11批援纳医疗队离任时,纳米比亚卫生部专门举行仪式为4人颁发了医疗服务突出贡献的表彰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