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带一路网

首页
> 共话丝路 > 智库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语言禁忌有哪些?(上)

来源:新华丝路网

2018-06-12 06:05

一.姓名与称谓语言禁忌

东南亚国家在姓名与称谓方面存在共同特征。东南亚人忌讳对父亲直呼其名或者仅用姓氏称呼。对于其他年龄稍长但较父辈年轻的人 东南亚地区忌讳直呼其名 大多以哥哥、姐姐等亲缘关系相称。在越南 称呼和自己年龄相仿的人 忌讳使用大哥、大姐、先生、小姐等称谓 而应当使用二姐、二哥来称呼对方。在印尼 忌讳对第一次见面的长辈直呼其名且忌讳称呼已婚女性为某某的夫人 (某某是其丈夫的名字) 因为这种称呼方式将女性置于丈夫的附属地位 欠妥当。在缅甸则不能对同事直呼其名。在马来西亚 凡是教师、医生、律师等受人尊敬的职业 都不能对其直呼其名。

东南亚对长辈的称谓规则和中国的情况相类似。但是在中国 对于同龄人称呼的禁忌较少 称呼方法也更多样 不会局限于用兄弟姊妹相称。

二.生理与两性语言禁忌

泰国人在排泄、疾病 (特别是癌症、艾滋病等无法治愈的疾病) 等方面存在避讳 一般不会公开讨论 如果必须提及 会使用委婉或者幽默的方式。如将癌症称为“治不好的病”。在越南也忌讳直接提及“老病死” 需要用委婉的方式代称。马来西亚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直接说“他死了” 而用“他去世了”或“他牺牲了”之类的表达。印尼和老挝对于女性例假没有语言禁忌 特别是年轻人往往直接说出有关月经的话题。调查中 除越南受访者外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在东南亚 直接提及女性例假并非语言禁忌。

泰国、柬埔寨、缅甸和印尼人认为 性话题属于个人隐私 忌讳与关系不够密切者提起。另外 在印尼 忌讳直接谈及女性破处。在越南人的习俗中 男人忌直接邀请女性一同过夜也忌讳对普通朋友说“我爱你”。大部分受访者表示 在自己的国家 女性破处的话题是语言禁忌。

当谈及与自己亲近的人的死亡时 东南亚地区忌讳直接说“他死了”、“他老死了” 因为人们总希望亲近的人更加长寿。这一点和中国传统观念类似。而在女性月经话题上 中国比东南亚国家更加保守 年轻女性一般用含混或者幽默的词汇 将月经称为“那个”或者“大姨妈” 并尽可能避免公开谈及此事。东南亚地区大部分人对于性持保守态度 不仅忌讳和不熟悉的人谈起性话题 也会在必要提到性行为时委婉地称为“做爱” (Make love) 。但是中国 特别是年轻群体 认为“做爱”本身已经相当直白 他们更倾向于将性行为更加委婉或者戏谑地称为“打炮”。而不论中外 对于破处的话题 都是语言禁忌之一 一般不会谈起。

三.社会礼俗的语言禁忌

在重要的节日中 东南亚地区普遍忌讳谈论死亡和霉运。在越南 春节忌说不吉利的话 孩子们收到红包时不能抱怨钱不够多 去别人家拜年忌谈“死”、“疾病”等话题 也不能对孩子说衣服太旧。缅甸在其重要节日中忌讳谈论霉运和鬼怪。

在较为隆重的场合比如婚礼上 根据越南的习俗 应该避免说“离开”、“分别”一类的词汇 忌说新娘丑陋 或新娘结婚前不贞洁。忌讳在他人生日时说今年运气不好 也不能说生日蛋糕不好。

用餐时 忌讳在越南人的餐桌上谈论厕所等听上去不洁净的事物 或者抱怨饭菜不够丰盛可口。在越南还忌讳直接指出别人错了 因为这样使人难堪。与越南男性交往时 不能询问对方是否吸毒 或询问他的性取向 也忌讳说对方像女性 没有男子气概。忌讳对越南的家庭教师说学费太贵。而教师忌讳指责学生太笨或者没教养。如果教师经常说“不知道”就会被认为无能 因此教师忌讳常说“不知道”。大夫不能直接说出病人的病无法治好。

越南和在缅甸 人们忌讳和不熟悉的人谈论政治 泰国的国王及皇室、婚姻、政治的话题属于敏感话题 一般不会被公开讨论。

这些都和中国的语言禁忌有类似之处。

(作者: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乐韵、金桂桃)

回到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